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简讯新闻 >> 新闻摘要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市教科院“减负提质”调研报告       
市教科院“减负提质”调研报告
[ 作者:bgs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705 | 更新时间:2013-10-22 | 文章录入:向诗清 ]

 

市教科院“减负提质”调研报告

20131021,教育部机关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整版刊登了重庆市教科院开展的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调查的调研报告《减负提质需深化改革与多元互动——基于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的调查研究现转载如后,供全区教育工作者参考。

 

减负提质需深化改革与多元互动

——基于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的调查研究

 

王纬虹 张鸿 李志辉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今年3月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减负工作开展自查,8月又面向全国公开征求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意见。

    北京、重庆、云南、浙江、河北等诸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贯彻减负要求,大力推进减负工作。其中,重庆市教委相继印发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等文件,减负提质并重。这些举措对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以下简称减负提质)有无效果?对于减负提质我们还能做什么、怎样做?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近期组织开展了本次调研。

    ▶▶▶调查概况

    调研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40个区(县)的120所中小学校39年级的教师、学生、家长各2100人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各区县教育督导机构,共发放问卷6300份,回收问卷6238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问卷共计5833份,有效率93.5%。其中教师卷2000份,有效率96.4%;学生卷1942份,有效率92.8%;家长卷1891份,有效率91.4%

    调研工具:

    自编《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分学生卷、教师卷和家长卷。问卷采用全封闭式设计。

    “学生卷主要涉及学生对减负提质的感受、所在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减负提质行为等方面内容。

    “教师卷主要涉及教师对减负提质的态度和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内容。

    “家长卷主要涉及家长对减负提质的认识和态度、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所了解的学校和教师减负提质行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全部调研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  调查结果

    减负提质初见成效,教育满意度有所提高

    近八成教师、六成家长支持减负提质

    调查显示,79.2%的教师、59.8%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87.2%的教师主动投入并支持减负提质工作。

    学校课程计划基本按规定落实

    96.3%的初中生、61.6%的小学生每周有3节及以上英语课,86.5%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每周有1节及以上的书法课,79.8%的教师做到不挤占所教班级的音乐、美术、体育或综合实践课,符合规定要求。

    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明显

    87.7%的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87.9%的受访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有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等,85.7%的教师确认自己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些教学方式。卡方分析表明,小学和初中在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更为明显(见表1)。

    九成以上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符合要求

    关于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查显示,91.4%的小学生不到1小时,90.4%的初中生不到1.5小时。对此,93.1%的小学生家长、92.3%的初中生家长予以认同。重庆市中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明显低于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今年5月发布的网络调查数据(小学生59%,初中生51%)。

    减负提质提升教育满意度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趋于合理。86.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负担合理轻松67.7%的教师认为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合适偏轻。小学阶段,92.4%的学生、71.5%的教师认为学习负担合理轻松;初中阶段,78.2%的学生、62.7%的教师认为学习负担合理轻松。可见,小学生的减负效果比中学生好,这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今年5月发布的网络调查结论一致。

    质量提升,家长满意。98%的家长对教师的师德师风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88%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减负提质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成绩有提升(44%)、心情更愉快(28.2%)、身体更健康(9.5%)、动手实践能力增强(18.2%)。八成以上的家长认为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82.3%),高出本课题组2011年调查的数据(65.3%17个百分点。七成以上的家长确认减负提质措施作用很大72.9%)。

    升学压力影响成效,课程改革有待深化

    家长、教师心存疑虑,考试分数、升学压力影响效果

    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长(35.5%)、近二成的教师(17%)担心因减负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滑坡,较之课题组2011年调查的数据(家长28.4%,教师10%)分别高出7个百分点。16.1%的教师反映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学校考评教师的最主要依据;4.1%的教师和12.6%的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卡方检验表明,在这方面,初中与小学差异极为显著,表明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初中的影响比小学更大、更重(见表2)。

    规定计划执行不力,课程改革有待加强

    在校学习时间普遍超标、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重庆市教委明确规定,严禁组织学生上早自习、午自习,但仍有58.5%的受访学生确认还在上早自习或午自习,比课题组2011年调查的数据(38%)高出20.5个百分点,上升较快。受访家长反映,学生每天睡眠时间,58.8%的小学3-4年级、64.3%的小学5-6年级学生少于规定的10小时;43.1%的初中1-2年级、53.6%初中3年级学生少于规定的9小时。呈现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比率随年级升高而增高的趋势。

    艺术课时未达标、在校锻炼时间严重不足。50.6%的小学生确认音乐、美术或艺术课时未达到课时计划要求的每周4节,63.6%的初中生确认音乐、美术或艺术课未达到课时计划要求的每周3节。54.3%的学生、29.2%的教师确认学生在校锻炼时间未达到规定的每天1小时。显然音、体、美学科依然薄弱,课程计划落实不够,亟待加强。

    课程辅助活动时间严重不足。重庆市教委明确规定,每天下午开展1节课程辅助活动,但仍有25%的教师、35.4%的学生确认学校没有开展过课程辅助活动,23.3%的学生确认学校每周只有1节课程辅助活动,2.3%的学生确认学校每月只有1节课程辅助活动。

    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严重不足。中小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42.5%的小学生少于50分钟,34.9%的初中生少于40分钟,低于规定要求。35.7%的小学生(4-6年级)、75.2%的初中生每学年阅读课外书籍数量不足10本,低于规定要求。78.4%的家长确认孩子在家多数时间没看课外书。

    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严重不足。41.2%的小学生、50.1%的小学生家长、59.4%的小学教师确认每学年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少于规定要求的2天;73.7%的初中生、72.3%的初中生家长、82.9%的初中教师确认每学年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少于规定要求的4天。显然,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足,初中比小学更严重。

    教师行为欠规范,整体素质待提高

    少数教师从教行为不当。8.4%的学生、9.3%的教师、4.9%的家长确认,教师在家收费办班或校外兼职兼课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对而言,城区教师在家收费办班或在校外兼职兼课现象比镇区和农村教师严重。24.9%的学生明确表示受到过教师的体罚(含变相体罚,下同)。初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更为严重,有31.5%的初中生确认受到过教师的体罚,19.9%的小学生确认受到过教师体罚。

    少数教师仍习惯多讲多练。12.3%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8.7%的学生确认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多,初中表现尤为突出。56.3%的家长、60.6%的学生确认,家庭作业主要形式是书面演算或抄写。就学科而言,78.9%的学生认为家庭作业量最大的学科是语文、数学,30%的初中1-2年级的学生认为英语的家庭作业量相对较大,20.5%的初三学生认为物理、化学的家庭作业量相对较大;就家庭作业布置方式,多以全班统一为主。59.9%的学生确认,所在班同学的课外作业布置都是一样的。

    部分教师校本研训不足。40.7%的校级干部、28.6%的教师每年上公开课的节数未达到规定的2节;53.1%的校级干部每学期听评课节数未达到规定的30节,22.9%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的节数未达到规定的20节。9.4%的校级干部、30.7%的教师没有参与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家校结合欠密切,亟盼家长多参与

    32.5%的家长没有参与孩子所在学校的文化建设,24.5%的家长没有参与对孩子所在学校老师及其工作的评价工作,19.4%的家长明确表示没有参加过孩子所在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部分学校办学不规范

    少数学校设置重点班、尖子班或实验班。14.4%的学生、10.9%的教师、9.8%的家长确认学校设有重点班、尖子班或实验班。这种现象在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小学阶段,60.7%的学生、54.4%的教师、53.4%的家长确认班级人数超过规定的45人;初中阶段,16.9%的学生、17.4%的教师、13%的家长确认班级人数超过规定的55人。显然,大班额现象小学比初中严重,城市、镇区比乡村严重。

    ▶▶▶  讨论分析

    坚持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减负路上疑难杂症

    减负提质可能、可行、有效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本调查结果显示,减负提质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的普遍支持,教育部公开征求到的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5956件意见建议中,90%以上表示支持,即是明证。这表明,减负提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减负提质要求、规定和计划,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针对性、操作性、监控性,总体上是可行的,有效的。任何悲观、消极、抵触、无所作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事实证明,教育行政部门对减负提质不仅负有领导责任,而且大有作为。

    减负提质问题严峻,任重道远

    1955年新中国发布第一个减负文件到今天,将近60年的时间里,减负文件发了许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沉重。本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教育发展成绩显著,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减负提质持续高压的态势下,减负提质仍然不尽如人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音体美等所谓副科课时不足,课程辅助活动时间不足,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足,部分教师教育素养缺失,从教行为不当……等等。这些问题和状况严重地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有碍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理应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积极探寻破解之法、突围之路。

    减负提质需深化改革,多元互动

    “减负的目的是提质提质的条件是减负减负提质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深化教育改革是减负提质的内在动力,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是减负提质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面育人观,纠正片面教学观;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要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理解和多元互动,减少和杜绝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逐步破解减负提质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减负提质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不同学年段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的教育主体,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任务的不同、条件的不同,对减负提质往往有不同的认识、需求、行为和效果。在完成减负提质规定动作的前提下,要容许并提倡学校和教师的改革、探索、创新和发展,切忌简单化、贴标签、一刀切

    ▶▶▶  对策建议

    加强制度建设 优化改革环境

    加强领导,转变行为

    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加大对减负提质工作的全面领导、指导和督导,要彻底转变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的做法,不以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情况(特别是以升名校数量)作为评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均衡推进区域减负提质工作。要加强对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 

    深入研究,引领改革

    各级教研科研部门要由研究考试转变为研究教育和教学。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广泛调研,发现减负提质的难点和问题,重点研究减负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提质提什么、提多少、怎么提;要破解问题,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树立典型,引领广大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研科研工作要从研究教学的技术转变为研究如何树德育人

    转变观念,优化管理

    中小学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提高自身的价值领导、文化领导和课程领导能力;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减负提质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规定开齐开足各类课程,防止和杜绝课程的超载空载,要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把减负提质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加快考试评价和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建立校长减负提质专项考核制度。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减负提质专项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校长的奖惩、任用挂钩。

    建立减负提质监测公告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公告。

    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公告制度。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公告。

    建立区县减负提质工作专项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对区县教育工作的考核。

    建立学校减负提质管理机制、家校联动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家校合作,优化环境

    开门办学,家校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理解教育规律,更新教育理念,亲眼见证、亲身体会教育改革和减负提质取得的成效,减少他们对减负提质的担心和疑虑,增强他们对减负提质的信心和支持;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减负提质的良好氛围。

    (王纬虹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鸿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辉系重庆市荣昌县永荣中学副校长、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玲,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包蔼黎、张庆华等参加了部分调研工作。)

 

上一篇文章:培训信息报到更正通知
下一篇文章:中纪委要求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6]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9]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2]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3]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80]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31]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8]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8]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7]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4]
 
· 王牌小学教师王俊应市教科…[301]
· 重庆市教科院表彰的先进个…[615]
· 傅开国到重庆市彭水县作学…[1247]
· 傅开国同志到重庆市教科院…[1195]
· 万州区初中教学"六认真"现…[126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