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信息技术 >> 教学研究 >> 中学信息技术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2014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通知       
2014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通知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重庆市教科院 | 点击数:2488 | 更新时间:2013-10-8 | 文章录入:谢小莉 ]

2014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研室(院),各有关教研部门和单位:

本着面向教师、服务教学的宗旨,为信息技术教师搭建一个展示才华、共享资源的平台,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经研究决定,正式启动2014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现将比赛细则公布如下:

一、参赛对象

1.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均可参赛。

2.参赛作品仅限信息技术学科,不包括其他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3.欢迎各级信息技术教研室组织教师参评,成绩突出者将颁发优秀组织奖。

二、作品提交

请根据组别发送参赛作品到指定邮箱,同一作者仅限提交一个作品参赛:

小学组教案:[email protected](张  禄,025-83598655);

初中组教案:[email protected](张丽芳,025-8359865515050587862);

高中组教案:[email protected](刘正云,025-83598655)。

三、参赛要求

具体参赛要求详见附件,请参赛教师仔细阅读,以免影响参赛作品的接收。

四、奖项设置

每个学段均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获奖案例将收录《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信息技术卷2014》。

五、评审费

为控制参赛数量,提高参赛质量,每个参赛作品需提前缴纳50元的评审费。组委会在收到参赛作品和评审费后将以邮件或手机短信方式通知作者。

汇款方式:邮局汇款(如需银行转账请联系张丽芳

汇款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教科院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 张丽芳;邮编:210097

六、重要日期

投稿起始日期:201435

投稿截止日期:2014415

评审结果公示:2014610

七、信息公布

评审信息将在大赛网站case.ictedu.cn)公布,未尽事宜请随时关注大赛网站。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日


附件:

一、投稿规范

1. 教案基本信息表,请独立放置在教案文档的尾部

作者姓名

 

电子信箱

 

作者单位

 

邮编

 

教案名称

 

手机

 

适用教材

 

课时

 

注:单位地址一定要写详细,以便统计地区归属,如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江苏省常州市奔牛高级中学,不能只写学校名称。适用教材一栏要写明教材出版社和教材名称,例如: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均采用匿名评审,除教案基本信息表外,教案、素材资料、课件中不能出现作者姓名和单位信息,否则不予接收。

2.关于教案

1)教案文件请使用word文档(源程序、PPT等补充资料除外)。

2)教案名称要简洁明了,无需增加“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字样。

3)教案文本中应适当插入截图,也可包含课件等教学资源,将有助于评委理解教案设计意图。注意:如有多个文档应压缩后提交,压缩文件不得大于15M

4)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突出创新性,设计创意为衡量教案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5)注意教案格式和排版工整、清晰;标题序号和格式:一、(一)1.1),依次类推。

6)教案正文应在5000字以内;无需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大而不当的课标理念等的介绍;教学反思要简明扼要、具有针对性,控制在200~600字。

7)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准确描述。

3.特别声明

1)不符合投稿规范的教案、课件将视作无效教案,不予接收和登记!

2)主办方及其第三方合作机构有权使用、传播获奖教案参赛即视为接受本条款

3)案例应为原创,如有借鉴他人成果之处需特别说明,否则视为抄袭;一旦发现有剽窃、抄袭复制行为者,将立即取消其评奖资格,情节恶劣者将通知其所在省市教研员,网络公开其姓名和单位,在专委会一切赛事中禁赛2-4年。

二、教案评审标准

评价指标

分值

指标描述

1.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反思的恰当性

20

1)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描述清晰、行为动词恰当,合理体现三维目标

2)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简洁明了,并据此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等

3)善于总结成败得失,能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反思

2.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的充实性

40

1)教学流程和教学思路清晰,突出重点、把握联系、注重方法、循序渐进;评价穿插合理、简单有效

2内容充实,容量恰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拓展合理

3.创造性

20

1)对情境创设、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的创造性运用

2)对课堂突发事件能灵活处理

4.总体印象

20

评审者对案例的整体感受(含案例表述清晰程度,如排版清晰、有适当的插图等)

注:评审标准中所提到的教案元素必须具备,如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反思等。

上一篇文章:《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高2017级“一诊”考…[214]
· 2016年度万州区教育学会论…[234]
· 新教材 新思考 新探索[200]
· 智慧引领 百花齐放[175]
· 教学竞赛显身手   变革课堂…[186]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060]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046]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155]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19]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552]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