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音乐教研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音乐教科书的学材化的探索(二)       
音乐教科书的学材化的探索(二)
[ 作者:林能杰 钮小静 | 转贴自:人教网 | 点击数:648 | 更新时间:2012-8-28 | 文章录入:赵自强 ]

 

二、教科书内容组织的“学材化”

 

教科书的内容组织形式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是教科书编制的重要问题。新的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在内容组织方面,从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使教科书内容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体现了“学材化”教科书的重要特点。

 

(一)以学生“生活圈”的扩展为线索组织教科书内容

 

按照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圈会按照逐步扩展的原则依次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区、国家、世界,同时随着生活圈的扩大,人们的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等也慢慢丰富起来。新的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在内容组织上顺应学生“生活圈”扩展的顺序,按照家庭生活一学校生活一社区生活一认识国家一认识世界这一主线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而展开。一至三年级教科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个人生活)与学校生活方面,如《我们都是好朋友》、《动画城》、《迎新春》、《藏猫猫》、《快乐的游戏》、《可爱的家》等,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每一学期均有一些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如《红灯停绿灯行》、《地球,我们共同的家》、《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五十六朵花》等。到了四至五年级随着学生生活圈的扩大,教科书增加了一些课程内容如《八音盒》、《环球风采》等,让学生通过对世界上其他国家音乐的学习而进一步了解世界。这样的教材组织形式严格遵照了《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二)以单元结构组织教科书内容

 

以往的音乐教科书以课时的形式来组织内容,一个课时一歌一曲,既影响了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又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的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以单元结构围绕人文主题和学科主题来组织教材内容,每个教学单元安排三到六首音乐作品,为教师进行教学组合与设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由于每个单元容量不同,课时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主安排,内容也可由教师自由组合,这样就大大丰富了每个单元的课型。此外,单元结构的编排形式也为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自学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说,单元编写的体例结构在保证教材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灵活的内容组合形式,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比传统教材更符合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是一项较为成功的改革尝试。

 

(三)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知识技能为“隐线”组织教科书内容

 

以往的教科书通常从学科逻辑出发,以音乐知识技能为主线来组织教科书内容,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新的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遵循教科书“学材化”编写的特点,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知识技能为“隐线”来组织教科书内容。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科书,它不强调严格的知识序进,知识技能的学习采用随机、跳跃和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使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接触和感知音乐要素。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以“红灯停绿灯行”的主题为“显线”贯穿始终,而休止符的学习则作为“隐线”渗入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交通规则和公共场所常用的图标,而且还在音乐活动中学会休止符这一音乐知识。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通过让学生对动物叫声的模仿来学习音乐中常见的力度记号f(强)、p(弱)。这种内容组织方式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充满情趣的人文主题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音乐知识技能;使音乐教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技法传授,而成为充满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智能开发,为音乐学习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三、呈现方式的“学材化”

 

传统的观念把教科书当成是权威的学术著作,相应的教科书呈现方式是以严格的学术语言向学生陈述相关的学科知识。新的人教版音乐教科书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其呈现方式新颖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较过去有明显的不同。

 

(一)内容表述重视可读性

 

教科书能否成为“学本”教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读性”这一重要指标。新的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教科书语言表达说教式的写法,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规律出发,文字表述生动活泼、自然亲切,富有可读性与趣味性。首先,在内容表述方面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出发。如考虑到刚入学的学生掌握的字词量有限,因此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科书每单元的标题以及每课的标题除了用汉字外,在汉字的下方都标有汉语拼音以便于学生自学。其次,在内容表述方面尽可能生动活泼。如教科书每一章节总是以学生感兴趣的形象、生动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出发导入所学内容,并且语言风格随设定的人物身份而定,增强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再次,在内容表述方面力求语言生动优美。如教科书常用一些诗句、名言警句引入课题,增强了教科书的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有助于在美的意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精心选图,图文并茂

 

“教科书的插图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阅读速度;可以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者的非认知因素,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整体记忆、想象和理解,增加动感,并可以表达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新的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学科的性质,充分发挥了插图在丰富教科书内涵、增强教育效果方面的作用。首先从插图的类型来看,不仅有大量真实的照片,还有许多卡通人物画、漫画、简笔画等形式多样、手法各异的插图。所选的照片多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生活美,有助于音乐学习活动的生活化、情境化。卡通画、漫画和简笔画,富有层次感和美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插图的位置来看,教科书每页都根据教材内容配有相应的插图,所选插图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为了使学生通过观看目录就能够了解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目录处每章标题旁边都选择单元主题中最具代表性的图片作为章头图,这些图片与每课标题文字相互辉映,共同构成形象性目录。图文并茂式的呈现方式增强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对音乐内涵的感受与体验,使音乐学习将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三)独具特色的图形谱设计

 

图形谱就是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的音符具体化、形象化,以体现旋律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新的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科书中引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图形谱。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歌课《小红帽》就附有图形谱,此图形谱用“小红帽”的图形来设计,在小红帽上标有音符的唱名,并且小红帽的位置随音的高低上下移动,把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区的变化表达得简洁明了、生动直观,让学生一看就懂。二年级上册唱歌课第三单元《小小的船》与《小红帽》图形谱的设计相似,用月亮图形的位置变化来表示乐曲的音高和节奏,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用旋律线的方式表现了乐曲中钟表报时的旋律走向。这些图形谱的设计既结合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像或符号了解了乐曲整体的面貌,再加上图形谱中所选的图形贴近学生生活,色彩的搭配丰富多彩,因此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识谱技能,并进一步激发其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新课程和新教材带给教师的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教科书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学的依据,更是一种资源、一种范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新的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在内容选取、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为音乐教学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新教材能否顺利推广,能否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新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认真体会课程标准,切实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上一篇文章:音乐教科书的学材化的探索
下一篇文章:音乐作品情感表现与倾“听”中的音乐美学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5]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9]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2]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3]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80]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31]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8]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8]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7]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4]
 
· 万州区高2017级高三化学复…[138]
· 全区2016思想品德中考复习…[397]
· 万州中学教研片区秋季工作…[568]
· 万州区召开中小学体育变革…[316]
· 2015年学校民防知识教育工…[35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