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音乐教研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唱歌教学中的硬伤       
唱歌教学中的硬伤
[ 作者:鸡公岭小学:杨华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52 | 更新时间:2012-2-7 | 文章录入:张德蓉 ]

 

唱歌教学中的硬伤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我都已经教过。在教学中我发现,演唱歌曲时音准问题是我们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都知道,音准是唱好一首歌最重要的条件,音准不好,人无法独立歌唱,更谈不上富有表情和感情地歌唱.。很多孩子都因为解决不了音准问题而由一年级时对音乐课的向往到高年级时变成敷衍;由一年级时的敢大胆表现自己变为高年级的躲闪。在此,我仅以自己有限的一点经验与对一些音乐文献的参考,提出一些方法与同事们共同讨论。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年级,训练其音准的方法和侧重点必定不一样,因此,我在这里就以低高年级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和表述。

.低年级的习惯养成

     初进音乐课堂,音乐教室艺术氛围的渲染,音乐老师美好的嗓音,钢琴那悦耳的丁冬声,音乐书上美丽的图画和神奇的符号……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都是那么美好而奇妙,当他们用稚气的嗓音跟着老师唱歌时,很自然地就会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唱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声音为美好,更不知道要拿自己的音高和老师和同学们比较比较。这时候,老师就要用一些方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倾听与歌唱习惯。

1.     学会认真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果不能用耳朵认真聆听音乐,就谈不上对音乐的感受与再创造。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音高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有的甚至会对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混淆不清。就比如说,有的学生认为声音大,音就高;声音小,音就低,对于这些认识错误的学生,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究竟哪个音高,哪个音低,而是在钢琴上分别用不同强弱弹出这两个音,让学生自己来听辨,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这可能会比较枯燥一些,我会在训练的同时用游戏的方法来融入整个过程。

2.学会小声模唱

  在训练聆听习惯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加入练习模唱。

  开始,由模仿小动物起,把各种动物的叫声加入音高变化老师扮作母猫等,让“小猫们”跟着叫,叫的正确就跟到妈妈身边来.。逐渐过渡到模唱很短的旋律,再到乐句等等。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小声,并且小声演唱的习惯要一直贯穿到音乐学习的始终。

.中年级的理论引入

  由于低年级唱音阶音程什么的会很难也很抽象,所以我觉得把浅显的理论在中年级引入进来会比较合适.。理论上的音准练习可分为音阶练习.音程练习和简单的和弦练习。

1.     音阶练习

让学生们排成一排攀登一个想象的具有8格梯级的梯子,每个梯级就相当于音阶中的8个音符。教师就用这8个音在钢琴上即兴弹奏,例如教师弹出“la”,学生们就可以向前走6步并唱出这个音,这是上楼梯,如果教师接着弹“fa”,学生们要向后退2步,下楼梯。通过这个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音阶中音级的位置和关系。

了解了音阶中各音级的位置关系后接下来就是音阶的音准练习,音阶练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练唱。在这一环节里我受到音乐片《音乐之声》的启发把一个个音级用简单的节奏串联起来,先自己唱一些小的片段由学生模唱,引发他们对这种游戏的兴趣,然后再由他们自己或单人或分小组地进行即兴创编最后表演给大家听,并且老师要即使纠正音准。这样在长期的习惯中,学生就会把音阶唱好,唱好音阶等于是唱好了2度音程。

2.     音程练习

唱好了音阶可以把其中的1个或者2个音抽掉,这样就形

成了音程。

方法:手势训练法构唱音程。由教师用双手做手势。比如右手位置指示音程的冠音,左手指示音程的根音。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手势的不同位置唱出音高。
 还可以分成两组,一组同学唱根音,一组同学唱冠音。练习时要按照和声音程来练,先练习一个音程的听辨,然后是两个音程、三个音程、四个音程……,唱时两个声部要互相倾听,既要唱准横向的声部旋律,还要注意纵向和声的色彩变化,通过这个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对音程的听辨与构唱,多个音程的构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且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     和弦练习

      小学阶段的和弦练习我认为还是应该多采用横向唱。在实际操作中,我觉得用功能和弦的连接来训练学生的音准倒是很不错的选择,方法如下:

       Duo-mi-sol—duo-fa-la—xi-re-sol—duo-mi-sol

.高年级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之前的练习,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比较好的音准要求那么这时候就要提高“唱”的要求了。

1.大音程的练习

在很多好听的歌曲中都会有大跳音程的引入,我会通过让学生用“搭桥”的方法进行试唱,把大音程简单化。所谓“搭桥”的方法,就是在大音程中加入一个到两个适当的音作为过渡,然后再把中间音去掉,这样就能唱准确了。

另外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手势的运用。如在唱《大刀进行曲》最后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学生总爱在“头”字上的高音DUO唱成低音DUO,我引导他们:砍鬼子头刀必须抡高才能砍得准啊!再在他们唱到这里时,我用手势夸张地抬高于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2.     装饰音的练习

旋律加上装饰音会更好听,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装饰音的加入却打乱了他们正常的音准,这时候应该引导他们把握好骨干音,把骨干音唱好之后再把装饰音加进来就显得容易多啦。

  3多增加高年级同学独立演唱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发现:很多学生在全班一起唱歌时,他的音准听起来很好,但一旦老师让他单独来唱,老师就会失望了。原因我认为有两点:其一,他们缺少自信,单独唱时战战兢兢,气息都不稳,谈和音准?其二,他们很少单独听自己的声音,当大家一起唱的时候他还能够用耳朵听大家的声音进而即使纠正自己的音准一旦只剩他自己的声音时,他没了比较失去了标准也就拿捏不好音准了。这两个问题都充分证明了要多给学生独立表现自己的机会。

另外,在高年级还要适当加入二声部的练习,更加有利于学生音准的把握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决不仅仅只有这样几种方法来训练同学们的音准,我意在能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让我的小学音乐课堂里传出更加美妙的歌声!

(作者鸡公岭小学杨华,论文获万州区2011年度音乐专委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上一篇文章:正确的歌唱方法 ——意识的直接与间接指挥艺术
下一篇文章:音乐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红光小学周小红荣获重庆市…[101]
· 万州教研信息2012第2期(总…[117]
· 教科所组织教师献课新田中…[56]
· 艺术课堂,享受艺术[51]
· 送教下乡倡交流  变革课堂…[53]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402]
· 网络阅卷考务工作要点[292]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590]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318]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60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