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初中教研 >> 初中地理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主动学习,事半功倍       
主动学习,事半功倍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人教社 初中地理 | 点击数:52 | 更新时间:2012-2-6 | 文章录入:周月英 ]

 

主动学习,事半功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中学 付珊珊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地理科学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地理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例如: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cai课、录像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等,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本来就像张衡一样很爱好地理,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又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为了养成当天知识当天消化的好习惯,我给初一的新生做个实验:三个中等学生每节课时的作业量若当时完成只要5分钟,正确率为98%。第三天完成要12分钟(做不出的可查书完成),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68%。一周后完成要半个小时,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45%。实验结果一出,学生笑了,我趁机问学生:这三人谁在“事倍功半”呢?有没有同学不喜欢“事半功倍”呢?从此,学生养成了今日知识今日消化的良好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同学能当堂完成作业并记住主要知识。到课前提问或考前复习提问时,大部分同学能快速回答出来,有次公开课,听课老师叹道“学生对知识非常熟悉”,口气不无惊奇。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讲日本这个重要国家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了解日本哪些地理知识呢?”就会有不少学生竞相发言自己从书刊杂志、电影电视或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的日本知识,讲不出的又想表现的同学就有点后悔自己平时没留意了。我趁机表扬回答了的同学记忆力强、见识广,也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只要你今后多留意,你一定不亚于刚才的同学的。果然如此,以后地理课上更少了沉默者,真正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我都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同学或老师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如有一次讲到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时,有同学讲二次大战时英军舰队问题时,同学有争议,于是下一堂课上就有三位同学查到了真正史实,并分析了原因。不少同学在写周记时提到:“地理堂上见识广”,在这讨论与争议之中,主动学习的习惯成自然了。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地理作为科学的一门,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用好地图。以中国政区图的学习运用为例:a.引导看图:省界线和国界线有什么不同?首都图例和一般城市的图例有什么不一样?b.启发讲图:你能数全33个省级行政单位吗?沿海省级自北向南有哪些?从鸭绿江口逆时针方向讲出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广东省的相邻省级单位有哪些?c.书中的图旁批注:“33=1+23+4+5”(指33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1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刚好是12345很好记),“三部填记法:一步1+4+5,二步东部11个边缘省,三步四个三(三步中的四个三指把剩下的12个省分为四个三:河南、湖北、湖南;云贵川;陕甘青;以及剩下的山西、江西、安徽)”;d.想突出的内容可以描图:用红笔描出首都北京和自己所在的广东省,用绿笔把我国的国界线描出来,用蓝笔把长江描绘出来;在四至点上“插上”四面红旗;e.多次填图:在书中的空白政区图上按三步法依次填出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在填图册中的政区图中按三步法依次把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出来,在书后面的地理趣题第2题(有33个分开的各省级轮廓图)中填出各自的名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f.课后画图或拼图:把趣题中的各省轮廓贴在一张硬纸上后剪开收集好,下一堂课拼图比赛并作为测验记成绩。g.以后各章中经常用图: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位于湿润区的有哪些省?等等;h.学生问图:在总复习时,让学生看政区图先由一二大组提问三四大组回答,再由三四大组提问一二大组回答。通过这看图、讲图、用图、批图、描图、填图、问图、拼图甚至画图的多步曲之后,同学们对中国政区图了如指掌,并且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学习地图了。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地理在大学里作为理科的专业是有它的道理的,好象是记忆为主的学科,其实更需要理解分析。所以要求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要经常分析理解、积极联想。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道远。正如《学习的革命》中所说“全民族智力的有效发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昌盛繁荣”。“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每个学生通向未来的关键”。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它就像签名那样有个性。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上一篇文章:中国最美的民居建筑(南方篇)
下一篇文章: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红光小学周小红荣获重庆市…[101]
· 万州教研信息2012第2期(总…[117]
· 教科所组织教师献课新田中…[56]
· 艺术课堂,享受艺术[51]
· 送教下乡倡交流  变革课堂…[53]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402]
· 网络阅卷考务工作要点[292]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590]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318]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60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