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要重视习惯培养
湖北荆州公安县章庄铺中学 熊善举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的“所知”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由此可见好习惯的培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地理学习更要重视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地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画图、用图习惯
地理知识是浓缩于地图之上的,是描述一定空间上的地理事物、现象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一一落实到地图上的相应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这方面的地理事物、现象,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我国的气候分布图,从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是东部季风区的;非季风区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又如给你长江的水系图,你就要分析到:发源地、流经的省区直辖市和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支流、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三峡水利枢纽、荆江、荆江分洪、南水北调工程等等,这样图文互换,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都会大大提高。让学生学会画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再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地球图形,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在讲完课本知识我国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图时,要让学生填图,弄清铁路干线的起止点,经过的城市名称等,弄清主要的知识点三横五纵及交通枢纽。这样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地理知识的巩固起到良好效果。还要教会学生养成用图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寻源的习惯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人们求知的动力。只有弄清了所以然,你才真正掌握了知识。例如讲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时,就要让学生弄清楚它的地理意义: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三、要培养学生及时小结、回头望的习惯
及时小结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门别类、系统梳理。
例如讲授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时,可以适时小结: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多样性;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水路交通;河水从第一阶梯跌向第二阶梯时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了。到了第6天后,遗忘就很少发生了。及时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回头望,这可以将遗忘减小到最少,有助于记住巩固所学的知识,无论是新知还是旧识都需要理解运用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四、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知识的习惯
处处留心皆学问,地理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地里观察是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通常包括自然地理观察和人文地理观察。
自然地理观察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自然环境及天象等观察。例如观察夏至日及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让学生观察旗杆影子的变化,让学生去量一下正午时的日影,然后思考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节长短不同的原因,要求学生会连续观察测出长度并作记录,这样有目的的观察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人文地理观察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文化设施、风土民情、民居等观察。要带着“地理眼光”去敏锐地发现问题。随着观察越深入,思考的话题就越多,知识面就会越广,这些又有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使观察真正成为获得知识的窗口,发展智力的基础。这是地理教师都应该对此予以足够重视的。
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知识掌握的最高境界就是实际运用。我在教完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暑假你要到广州去探望打工的父母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坐什么交通工具实惠?坐火车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坐汽车要经过那些公路?哪些城市?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实惠?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用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完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我给同学们布置了同一地方小集镇的气温高于乡村这是为什么?学生观察了解得出:集镇地表是水泥地、植被少、人口多等增温快,由于地表、植被等原因形成的,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当然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努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这也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