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信息技术 >> 教学研究 >> 中学信息技术 >> [专题]教研员学术讲稿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国培计划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授课提纲(重庆教育学院点)       
国培计划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授课提纲(重庆教育学院点)
[ 作者:高建中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3279 | 更新时间:2011-11-6 | 文章录入:高建中 ]

 

国培计划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重庆教育学院点)

备课  看课  评课

万州区教科所    高建中

2011.11

 


点击下载讲稿文件

 

 

(授课提纲)

摘要:

一、教学设计(备课)

二、看课

三、评课

一、教学设计(备课)

备课,从学情分析开始

学 情 分 析

(一)问题的提出

1、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现状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

3、学生群体的悄然改变

(二)什么是学情分析

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的学情观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什么是学情

      ……

3、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

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分析学生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

2.根据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二、找准学生五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注意点

    兴趣点

        兴奋点

            长点(长处)

                    短点(短处)

找准学生注意点,抓住学生的

找准学生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动力

找准学生兴趣点,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找准学生长点扬长

找准学生短点补短

三、分析学生特色,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多巡视观察

        多倾听了解

            多实战演练

                多思考反思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情问题及对策

1、学生的学习目标偏差,信息意识不强

学信息技术等同与学电脑

脱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策略

2、学生的学科差异

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分层与分组

3、学生重操作技能,轻理论知识

基于操作的学习

创造与运用困难

从实际出发,活用理论,

解决实际问题,学科整合

4、学生不善于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

学科特点的影响(任务驱动、学练交替等)

学生知识系统性差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

引导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看课  评课

看课:

1、看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

2、看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看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评课(一定要有建议)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课堂活动安排 与实施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5、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目标的达成等)

6、其它

一看学生

1.兴奋点是否被拨动

2.积极性是否被调动

3.与教材和教师对话是否主动

二看老师

1.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是否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灵活的应变力

3.是否把握并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任务

课例探讨与分析

根据课例分析一个环节,并作出策略建议

发到:[email protected]

或在 www.wzqjks.com/gjzh (工作室)交流

谢谢!

 

上一篇文章: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尝试
下一篇文章: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3]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8]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0]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3]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79]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29]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7]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7]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6]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3]
 
· 智慧教研促发展  提升质量…[7]
· 初中室对万州二中初中毕业…[3]
· 我区教师蒲承文获重庆市中…[36]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3]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